2022年,哈尔滨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立足发挥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职能作用,突出全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细化落实哈尔滨市委关于“用好党校主阵地”要求,着力服务打造“七大都市”奋斗目标,努力为哈尔滨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校(院)贡献。
一是聚焦干部培训质效提升,助力培育“七大都市”发展新动能。哈尔滨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要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完善教学基础建设,建立教学专题库、现场教学实践基地库、兼职教师库和高端教师资源库等“四库”。创立课题开发新模式,锚定市委重点工作目标,组建“七大都市”专题攻坚团队,汇聚优质师资力量研发新专题,开发打磨“推进哈尔滨科技创新 打造创新引领之都”等特色新专题13个。及时充实一批鲜活的现场教学基地,动态调整兼职教师队伍,选聘国家级知名学者走进主体班课堂,提升校(院)教学品牌影响力。持续完善“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课程教学体系。推动教学正向激励举措,创新“督学机制”,抓好试点示范,组织开展教学大赛和精品课评选,推动教学出精品。推动更灵活的教学方式走进主体班课堂,拓展推广微课、案例式、体验式等互动教学方法。探索中青年教师兼职组织员(班主任)带班工作办法,贴近学员需求推动改进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能力。探索“基本原理辅导+特色课程+实践体验”的教学模式,拓展尚志市委党校为哈尔滨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分校,弥补教学承载力不足,并以特色教学资源优势推动教学质效提升。一年来,克服疫情影响,线上线下举办主体班次57期,培训学员18000余人次,其中第一时间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3期、举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特色班19期。同时,通过参加市委宣讲团等形式,开展基层宣讲86场次,受众32000余人次;与市级主流媒体合作,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媒体系列访谈。
二是聚焦理论研究创新引领,助力激发“七大都市”发展新潜力。哈尔滨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紧扣党的理论创新,突出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探索建立校(院)开放式科研工作机制。借助哈尔滨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聚集的有利条件,大力吸纳校外专家为我所用,形成以校(院)为主体的更广泛的科研协作机制。探索完善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提供全过程科研经费支撑及关键环节前期启动资金。选题立项上,突出哈尔滨特色,让理论研究紧紧依托于地方实践,紧扣哈尔滨市发展定位和现实需求开发专题,逐渐树立哈尔滨党??蒲衅放啤D昴?,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理论文章58篇,其中“七大都市”建设和地方发展方面22篇。组织立项各级各类课题117项,结项95项,其中,“六个龙江”“七大都市”课题72项。牵头全市党校(行政学校)系统立项课题40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聚焦决策咨询实用可及,助力释放“七大都市”发展新活力。哈尔滨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坚持主动融入哈尔滨发展大局,用好用活校(院)学员资源,探索建立主体班学员课题研究项目制管理,深入学员中捕捉实践需求,汲取实践智慧,形成教师学员双向互动的决策咨询研究机制。为增强决策咨询针对性、实效性,在哈尔滨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有计划选派教师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紧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建立决策咨询载体《党校决策咨询专报》,为哈尔滨市高质量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决策咨询建议。年内,围绕“七大都市”研究,呈报的《优化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营商环境路径研究》《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等16项调研成果获省市领导签批。
四是聚焦夯实基础支撑保障,提升校(院)服务市委中心工作能力。哈尔滨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紧扣人才队伍建设这一校(院)事业发展的关键,努力破解人才队伍建设瓶颈,制定《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哈尔滨市行政学院)2022——2025年人才发展规划》,明晰校(院)今后几年的人才工作思路和实施计划。主动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出台《专业技术人员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平稳完成暂停7年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用工作,激发校(院)人干事创业的热情。持续推动教师队伍结构优化,首次启动校(院)教师系列中级职称自评直聘工作,按年度逐步完成教师招聘计划。努力破解教学承载力不足问题,争取市委对校(院)建设进行总体规划,谋划外延式晋位同时,注重内涵式提档升级,学习兄弟党校后勤服务和信息化建设先进经验,制定“智慧校园”5年建设规划,研究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后勤保障专业化社会化,突破物理空间限制,拓展大教学覆盖面,保障年度干部教育培训顺畅高效运转。
五是聚焦能力作风过硬锤炼,汇聚校(院)服务振兴发展强大合力。哈尔滨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将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融入党校姓党全过程,努力打造风清气正红色学府。推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建设凝心聚力的文化环境;鼓励创新,勇敢尝试,建设开拓创新的工作环境。坚决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两次承接市级疫情隔离保障任务,服务隔离留观和工作人员274人次,先后9批次抽调456人次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对接落实“熔炉计划”,选派5批15名优秀年轻干部分别参加跟岗学习、乡村振兴、包保社区、选调生驻村、处级干部挂职锻炼。以领导责任、工作推进、考核评价、督导问责“四个体系”建设为抓手,梳理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能力作风建设年”等工作清单,明确牵头领导、牵头部门、完成时限,推动在提能力改作风中展现校(院)担当、实现更大作为。
【供稿:哈尔滨市委党校(行政学院)】
?